关注我们的

关注无解音乐网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关注。

前IGO乐队主唱JJay吴建京专访

成立于2006年的上海合成器流行乐队IGO由B6和JJay两人组成,乐队先后在摩登天空和环球香港发行了首张专辑《Synth Love》。因为音乐理念的不同,乐队在2009年9月宣布解散。近两年,B6发行了自己的专辑《Post Haze》,并且还会经常在一些国内大型音乐节进行演出。而JJay则似乎消失在了乐迷的视野之中。前几个月,我在豆瓣音乐人上偶然听到了JJay的作品“Nostalgic Melody”,成为了这篇邮件采访的契机。

前IGO主唱JJay 吴建巾

fanmu: 先八卦一下,我以前知道你的工作好像是上海一个高中的化学老师,现在还是么?你的学生有知道你的另外一个身份是音乐人并且出过专辑么?

JJay: 那就配合你充分爆料一下。我04年回国后就在上海中学国际部当化学老师。07年的夏天,IGO出专辑巡演,觉得花太多精力做乐队实在没办法再当老师了,因此就辞职了。

08年下半年回北京,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作了一年多,做建筑声学方面的工作。当时的想法是当个工程师,做音乐厅的设计,去了不少地方,做了不少事,结果后来还是辞职了。看来我和上海还是挺有缘的。

09年底,我回到上海中学国际部,又当起了外国高中生的老师。不过,不用再误人子弟教我比较痛恨的化学了。我现在是全职的音乐老师,要用英文教西方音乐史、世界音乐和乐理。平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做自己的音乐,一门心思教课,觉得这里才是真正属于我的地方。

我的学生中有些出于好奇,在网上听过我过去的乐队,曾经有过一个台湾孩子组的乐队翻排了Rockself.com,让我挺惊喜的。

fanmu: 能介绍一下你在美国读书时候的情况么?那段期间应该看过不少国外大牌的演出吧?可不可以和我们分享下

JJay: 在美国的生活比较平淡。我在西海岸的波特兰生活了三年,那个城市很漂亮,人都特别的单纯。平时偶尔和一些中国的留学生聚聚,也一个人去了不少地方旅游。波特兰是一个文化活动很多的城市,在那里看到了很多过去的偶像,比如Echo and Bunnymen, Sonic Youth, Nick Cave, Dave Gahan, Residents等等。

fanmu: 在美国期间有没有和音乐相关的活动?比如自己创作音乐或者组乐队之类的?

JJay: 在美国基本上是自己写歌,很多歌是半夜在化学实验里写的。做化学实验即无聊又费时,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就这样攒了一大把歌。也想过组乐队,但我刚到那里时首先要保证能生存下去,就打消了玩band的念头。等后来稳定下来,心态也平和了很多,一个人闷头写歌,练钢琴,还利用奖学金多出来的学分在大学里选修了乐理和舞台表演课。IGO一些歌曲的最初动机也是那时候写的。

fanmu: 你觉得美国的留学经历对你听歌的取向还有自己创作音乐有影响么?

JJay: 在美国那段时间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回到一个人的状态,不必为了乐队和演出写音乐。这样的结果就是写出来的东西都很内敛,很自我。还有就是彻头彻尾的喜欢上David Bowie和Beatles。

fanmu: 你的音乐风格从后朋渐渐转到合成器流行,你怎么看待这个变化的?

JJay: 虽然过去的乐队是做后朋的,但我骨子眼里一直对简单好听的旋律特别偏爱。有些后朋乐队比如Joy Division,后来就蜕变成Synth Pop乐队,那种气质是相通的。冷冷的节奏和温暖流畅的旋律能产生很迷人的气质。另外,我觉得写一首不俗的流行歌,比那种仅仅是很另类的歌要难写的多。

fanmu: 你在豆瓣上建了IGO、惊弓之鸟和胡桃夹子的音乐人页面,加上你自己的,并且时不时会更新歌曲。为什么会想到为这些解散的乐队,甚至有些已经解散4、5年的乐队,去建豆瓣音乐人?

这些都是我的一些片段,就像一本相册,也只有我自己才会去整理。那些很美好的瞬间,那些过去没能够实现的愿望,以后也不可能再去实现,因此就至少让它们整齐的留在这个相册里。

fanmu: 你自己在豆瓣的音乐人页面上有一首歌叫“Nostalgic Melody”。这首歌我很喜欢,一直反复听。你在讨论里有说到这首歌是你有次突然脑海里突然浮现一段旋律,有点熟悉,但又想不起来,于是后来就把它写完了。你觉得自己是个非常怀旧(Nostalgic)的人么?

JJay: 我应该算是个比较怀旧的人。那首歌写的就是这种似曾相识的悸动。

fanmu: 这首歌好像当时还引起了上腾娱乐的陈耀川注意。当时有没有想过有可能真的就签主流唱片公司然后变成一个全职的音乐人了?

第一个接触IGO的主流唱片界人物是香港环球的洪迪先生。当时他有意把IGO往达明一派的路子去做,还联系了达明的词人陈少琪先生。我记得当时和陈少琪先生通电话,心里特别激动,因为他是我最尊敬的华语词人。

陈耀川先生也是在那时通过环球唱片认识的。他写了很多流行金曲,懂得如何让一首歌具备主流的传唱性。他当时觉得Nostalgic Melody和IGO的另一首歌Half of the World的旋律挺好,改写成中文效果会不错。后来就把我和B6找来,我们长谈了几次,抽了很多包烟,干掉无数罐可乐,一起构思了几个中文词的版本。记得其中一个版本的中文名字是B6想出来的,叫《莫扎特的合成器》。当时确实差一点就变成全职音乐人。

fanmu: 后来最终没有签约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JJay: 在我们谈妥合同细节,就等着签字的时候,环球唱片内部发生了大的变动,这事也就做罢了。现在想想,没能进入主流乐团的圈子有利也有弊,是宿命的安排吧。

fanmu: 能透露下你最近和音乐有关的情况吗?从网上的情况来看,似乎你组了一个新乐队并且在录制专辑是么?而且是签的摩登天空?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么?

JJay: 我的个人专辑打磨了几年,原定是在今年冬天由摩登发行。在专辑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些波折,中途更换了几位制作人,最后发现还是我自己做的比较靠谱。我的音乐风格还是比较小众的,能欣赏的人本就不多,能制作的人就几乎没有了,因此各个环节都要自己掌控。现在,至少知道怎样做才能达到接近理想的程度。目前的计划是把几首即将完成的歌一首首先做出来,不必非要一整张专辑同时做,这样太不现实。

fanmu: 作为一个在上海的北京人,你能否比较一下北京和上海?给你最不同的感受是什么?

JJay: 上海较精致,北京较粗旷。一个是大都会,一个是老皇城。我母亲是上海人,我两岁前也是在上海度过的,我应该算是半个北京人。

fanmu: 世博会去看了么?对世博有什么感想?我觉得至少我在世博里看到了OMD的现场,觉得挺惊喜的。

JJay: OMD也来了?错过可惜了。世博是去了一次,不过基本上没进什么展馆,人太多了,在外面溜达一圈就已经够呛了。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有人愿意排几个小时的队。最大的感想是确实是SB会。

fanmu: 你关注这几年的国内独立音乐么?有什么喜欢的乐队和音乐人?

JJay: 偶尔会关注一下,几乎都在豆瓣上,已经好久没看演出了。北京的重塑、牛奶&咖啡和杭盖乐队都是我很好的朋友,我回北京时大家会聚聚。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我比较喜欢的乐队,那可能还是新裤子。每次听他们的歌就让我想起自己在北京景山学校读中学,每天和同学飙车(当然是自行车)穿过胡同的那段日子。

fanmu: 最后能说下自己最近在听的音乐吗?

JJay: 最近听了一大堆古典,还有世界音乐,因为要备课用。前两天又重听了达明、浮世绘、林忆莲、陈百强,这些还是最爱的中文音乐。另外,也喜欢老上海的时代曲,尤其是陈歌辛的那些歌。你看我的音乐品味也够怀旧的吧。

写完这篇采访,我才发现JJay的豆瓣音乐人又上传了两首作品,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这里听一下。

关于作者: fanmu 个人网站
听歌,淘碟,看书,观演,逛展,追剧,每一件事,都只是为了让人生多一些有趣,多一些可能性。

2 Comments

  1. 在cctv4海峡两岸节目,还有一位台湾学者,在谈起中日问题时,口口声声把大陆这边称为我们我们的,好像他和共产党已经是自己人了。我觉得这些台湾学者真的很下贱。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