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napline新专辑
大概是10月中的时候,Snapline在豆瓣上传了新专辑的所有新歌的Demo版本,并且更新了一篇类似声明的日记。于是,我们和乐队的李青取得联系,有关新专辑等,对乐队进行了一次邮件采访。(以下采访乐队部分由李维思回答,兵马司部分由李青回答)
关于新专辑,我听说兵马司内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部分人对其后期制作很认可,觉得非常优秀,但是乐队不这么觉得,所以决定自己出版一张。事实是这样么?
基本上是的。对于我们和公司来说,那些作品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我们都很满意,主要的矛盾在于对后期的看法。乐队觉得比较差了,审美完全不一样,所以一定要自己出一版。
你们现在放在豆瓣上的那些乐队满意的新歌,相比制作人Martin Atkins的成品,究竟有什么不同?
首先歌曲结构已经被制作人做了太多改动。我们大部分歌的结构都是一段,A。但制作人做完,它们已经变成了A-B-C-B-C-A。。。这是一。二就是整个声场和音色,都不是我们喜欢的。对于一首歌来说,它的全部基本上不就是这两样么?所以那些歌做完已经不是我们的歌了。。。我们怎么会写这样的歌呢。。。
那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一个局面的?是因为最终发现制作人和你们乐队本身音乐理念上的不同,还是沟通上的问题?因为他也制作了你们第一张专辑。
怎么变的我们也不知道,理念和沟通都有问题,理念上肯定不一样,这个倒可以理解。沟通上没法说,他是那种很强硬的人,自己有一套知识体系。但谁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呢?知识体系其实并没有高下之分,从我们的角度看,最终只能用喜不喜欢来判断一个事物。结果不喜欢,很简单。第一张专辑其实比较意外,当时我们只录了一个下午,也并不知道这是在录专辑。这样其实给他的素材很少,他也不太了解这个乐队,但是他的混音技术是没有问题的。最后制作完和原来的差别并不大,我们也比较满意。
那这两个不同的版本最终会怎么处理?兵马司发行一版,自己乐队self-released一版?
都有可能。
新歌有受哪些音乐人的影响吗?豆瓣上有人提到Suicide,还有人翻出了李维思以前评论Silver Apples“一个动机走到底”,像是真实写照。
主要还是7,80年代那些乐队,比较简单并且独特的那种审美。
新专辑想要表达乐队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和想法?
音乐上主要探索更简单的歌曲结构和更独特的音色,其实并没有一个整体的预先设计的概念,这些歌只是体现了这一阶段乐队的审美。歌词上,可能虚无的东西没有那么多了,大部分要说的都是个人的世界观。
flu的创作背景和陈曦流感被隔离有关?
应该没有吧。。。那个歌很早就有了我记得。
你们今年演出很多都是演的新歌,并且最近在豆瓣音乐人里放出那些歌曲。乐队是想通过现场演出找下对新歌的感觉么?还是想试探下观众和歌迷的感受?因为我注意到年初在上海的演出,台下观众普遍比较冷,和以前的歌相比,新歌pogo不起来。
老歌也pogo不起来。。。现场演哪些歌,完全是由乐队的喜好决定的。或者说演这些,我们觉得有没有意思?如果有就演,没有就不演。同样的歌,可能这次由于调音等等原因,听起来不太爽,那这次就不演了。至于老歌,一是设备问题,zoom 707坏了。二是即便我们很喜欢那些歌,演老歌的有趣程度也不如演新歌的。其实新的那些歌演着也已经不太有趣了,以后会演更新的歌。
现在豆瓣上那些还只是Demo,那乐队自己最终发行的那版,和这些歌曲还会相差很大么?
结构应该没有差别,制作上肯定会有很大差别。我们觉得最终的版本应该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声场,听众对这个声场的感觉越陌生越好。
歌迷大概能什么时候等到正式的专辑发行?
martin那版应该快了。
关于Snapline
Snapline一直是笔者的大爱。于是这次采访顺便问了些乐队的问题。
我看07年Snapline的现场,会用到投影视频放些东西。还记得那些视频的内容吗?想通过视频表达些什么?现在的演出时候还会用到么?
那个可能不是我们放的。。。忘了是谁放的以及是什么内容。以后应该也不会放视频,没太大兴趣。
“1 2 3 4”对Snapline意味着什么?
就是一个开始的信号,类似敲4下鼓棒那种。只能是人来喊了。。。
今年中国是音乐节年,据我不完全统计大概有超过15个大的户外音乐节。有些成功的,也有不少不怎么样。对此怎么看的?Snapline是喜欢户外的那种大场演出,还是MAO甚至d22那种小场?
我们对音乐节都没太大兴趣。一是没什么感兴趣的乐队,二是声音听着不舒服。但是音乐节多了也不错,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去的。我们还是比较喜欢小场地的演出,MAO都太大了,d22刚刚好。小场子即便调音不好,感觉上也不会太奇怪,大场子就感觉太松散了。
今年Snapline似乎演出比往年少了很多?原因是?
大家都很忙,今年的事情太多了。
接下来这段时间,还有明年,Snapline的计划是?
出版第二张专辑,没准第三张。
关于Soviet Pop
苏维埃流行(Soviet Pop) 是李青和李维思在今年3月组成的乐队。他们同时也都是Carsick Cars和Snapline的成员。乐队组建至今在D22的燥眠夜等进行过数场演出。
组建Soviet Pop的缘由是?
目前这两个乐队已不太能满足自己,有一些新的想法要实现,所以组建了soviet pop。
为什么起Soviet Pop这样一个乐队名字?
主要是对苏联比较感兴趣,确切的说是苏联的科技和一些艺术作品。他们的科技在一段时期内相当发达,但是所有的产品,似乎只具有功能性,而不具有外在的品质,话句话说就是皮实。如果有这种感觉的音乐,那会是相当有趣的。soviet由此而来。pop来源于一帮苏联艺术家的一个组织和一场运动,相当美国的波普文化。所以这个乐队准确的翻译是苏维埃波普,听上去也很体面。
小组简介里Luigi rusriff,Nikola PowerArmor,David Germany,Morton Sputnik是什么意思?
就是向一些人和事物致敬,艺术家,科学家,游戏,写书的,电子乐大拿。
个人感觉,Soviet Pop像是两个科学家在探究7、80年代世界的真相?
可能还要早吧。80年代其实已经没什么可探究的了,那是属于产品的时代。真正有趣的东西就是二战结束到冷战结束这段时间,想法的黄金年代。关于这个世界的真相的所有秘密文件都诞生于那个时代。我们也不过是妄自揣测一下,表达一下世界观而已。
创作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区分这个是属于Snapline的,那个是属于Soviet Pop的吗?怎么同时把握这两个乐队?
不会,因为不可能有交集,乐器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是两个意思。所以其实比较好把握。
Soviet Pop会签约兵马司并发行EP或者专辑什么的吗?
应该是DIY吧。签唱片公司也没有太大意思。
关于兵马司
李青在乐队之余,同时还是兵马司厂牌的工作人员。收到问题答案的时候,兵马司已经完成了他们在美国的巡演。
本来听说最近有兵马司3个乐队的美国巡演计划,后来李维思在小组里又说取消了?这是怎么回事?
取消了的是snapline的美国演出,carsick cars,pk14,小河在美国的巡演已经顺利结束了。Snapline本来说是跟invisible公司有关系的,但是好像兵马跟马丁没谈拢,各方面都有问题。而且snapline不能演没时间准备的出。
摩登天空9月也去美国巡演了一次,但听说美国那边的现场情况似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场地的观众并不是很多,反响也不是很热烈。那兵马司这次如果成行的话,会有哪些不同?
这次兵马司几个队在美国的巡演算是比较成功,不过在美国音乐氛围一般的地方也没什么人,跟中国情况差不多。纽约、华盛顿、巴尔迪麽还有校园都不错,好在美国那边有很多朋友帮忙,玩乐队的朋友、巡演经济、宣传什么的做得都比较到位,算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个人觉得,除了Joyside和Car-sick Cars以外,兵马司其他一些乐队,包括Snapline,在国内其他地方的知名度和号召力还不算最大。这样一个时候去美国巡演,是想国内国际双线走么?
没什么路线不路线一说,我个人觉得,cars方面就是希望能在美国演演,听美国的音乐,看美国的电影,我想这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愿望,尤其我们自己又是玩乐队的。至于发展推广这些都是公司角度考虑的事情了。我们自己从中得到就是一份体验,谢谢有这么多人帮我们实现。
兵马司今年陆续成立了Maybe Noise和Maybe Horse两个子厂牌,也新签了不少音乐人和乐队。但似乎专辑的出版发行上遇到些困难,比如Muscle Snog、Av大久保和8 Eye Spy,能各自说说这几张专辑的情况么?
好在,现在八眼和肌抚都已经出了,这两张的问题主要都是在产品制作方面,八眼的专辑标题因为审查改过一次,所以设计什么的都往后拖了,肌抚的歌名改过一次,压盘的进度也托了。对于唱片的拖延发行,我觉得挺对不住乐队和听众的,不过这也是我们得到的经验,以后会更好吧。明年要发的AV大久保和怪力目前还是在缩混中,反反复复来来回回,以求达到自己最满意的状态吧。
厂牌发展到现在,觉得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公司里面的工作人员们多少都有些完美主义,但是很多事情又是严酷的。更多的沟通和理解是目前最需要的了。
接下来兵马司有什么计划?
09年兵马司真是发了不少东西,2010年发片数量可能没有今年多了,乐队有的准备巡演,有的沉下来写新歌,公司这边还是权利支持吧。另外cars和pk14和更多乐队在2010年会有美国西海岸的巡演,这是目前明年上半年的大项目。同时在国内,也会在各地多做一些兵马司的演出,让更多的听众了解中国自己的独立音乐。
谢谢接受采访!希望Snapline和Soviet Pop早日再到上海来演出!
台词太装
cool interview
这个做的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