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的

关注无解音乐网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关注。

上海独立摇滚乐队Rainbow Danger Club最后的采访

rainbow - time out 1

上个月上海独立音乐圈内最令人惋惜的事情莫过于Rainbow Danger Club的告别。虽然乐队成员们都不愿称之为解散,但或许之后身处各国并且都有自己工作和家庭的成员们很难再聚在一起,至少很难再在育音堂的舞台上看到他们的演出。

说起来我在很久以前韩涵举办的Good Jive的演出上第一次看到他们,到现在已经三年多的时间。期间看过他们无数场演出,专场,嘉宾,不插电的,音乐节的。每一次他们的现场都让我振奋,并且内心里暗暗把他们称作“上海最好的独立摇滚乐队”。

上个月我连看了他们两场演出,月初的新专辑《Souveniors》首发和下旬的马拉松告别汇演。前者喜气洋洋,乐队特别设置了不插电和插电两个set,当中伴以嘉宾乐队Duck Fight Goose的表演作为贯穿。贝司手Nichols的爸爸登台惊艳地翻唱了两首Motown式的老歌,而鼓手Michael Ford的告别仪式也是充满了自豪和温馨。最终返场两次,第二次时候为了满足台下起哄的观众,翻唱了两首Neutral Milk Hotel。

后者更像是一场上海摇滚的聚会,甚至还有从广州远道而来的Yourboyfriendsucks进行助阵。演出从下午2点开始,观众进进出出,公园散步,或是流连于入口处的烧烤美食,既享受台上各个乐队不同类型的音乐,又在台下轻松友好的环境中自得其乐。Nichols还客串主持人,在每个乐队结束后表示感谢,并欢迎下一个乐队的上台。直到将近午夜,身为当晚主角的Rainbow Danger Club终于上台,因为缺少鼓手而进行了一个不插电的全场,几乎把能唱的歌都唱了,还翻唱了Radiohead、Eels和Neutral Milk Hotel,演了将近2个小时。

在告别演出前几天,无解通过邮件对Rainbow Danger Club进行了第一次,也应该是最后一次的采访。全文如下

Rainbow Danger Club在这个月发行了新专辑《Souveniors》。和首张专辑相比,音乐性上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它在歌曲创作和录音制作方面都有提升。总体来讲就是张更好的专辑。

我发现这次的专辑里有18首歌之多。你们是把所有的歌曲都放进了专辑里吗?你们是如何保持这种创造力和效率的?

我们事实上录了无数的素材、旋律和即兴片段,那些量都足够录一张双专辑了。最后,我们想要让它变得紧凑一点,同时也考虑到想要给歌迷多一些内容,所以最终的18首歌和70分钟的总长度是我们平衡后的结果。

很多当地的音乐人和朋友都参与了这张专辑的录音和制作,给专辑附上了一层“群体”的概念。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

是的,上海有许多有天赋的音乐人,和不同的本地音乐人共同合作一张专辑是我们两年以来一直的愿望。事实上,因为客观情况,我们不得不精简了合作音乐人的数量。但是我们仍然希望在上海音乐圈的人们回头看这张专辑的时候,是觉得自豪的,并且能在上海的摇滚音乐发展历史上能留下一些东西。我猜这么说是非常雄心壮志的。

在你们的bandcamp上,你们总是让鼓励大家自主定价,我猜想95%的人实际上是免费下载的。好像免费下载对你们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在网上什么都可以免费下载到的时代,而且中国基本上也没有实质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就免费下载的利弊我们可以聊一天都不够,但现实是人们总是能找到免费下载的途径。所以如果他们要这么做,并且总是能做到,那不如还是直接通过我们可以控制的来源去下载最好。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听到这张专辑。

你们有些歌很容易就好像把听众带入美丽的童话和史诗神话,让人们联想到了过去的时光甚至是童年时代。你们的童年都是什么样子的?有影响之后的歌词创作吗?或者是和你们老师的职业也会有些关系?

我记得我从11岁到14岁的生活是最具想象力和天真的,但是同时也开始理解了现实世界中残酷的一面。这是最奇怪最美妙也最低落的时期,而且都揉作在那几年中。Jesse和我都很喜欢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因为我们有时候觉得我们的生活永远停留在了那个时期。我们的歌曲通过关于探索、痛苦、逃避和启蒙的主题反映了这些。

在乐队的早期现场中,舞台上有时候会出现一两个女和声。而今年,大提琴手Todd加入了你们。是什么造成这些人员上的变化的?你们觉得最终找到了乐队在台上最适合的编制了吗?

我们乐意尝试一切符合歌曲情绪的东西。对我来说大提琴是个非常具有表现力的乐器。而且Todd是个非常具有天赋的多才多艺的乐手,并且理解我们的想法。有他这个固定成员,我们觉得很幸运!

你们也参与了几次不插电演出,在你们看来不插电的演出形式最难的地方在哪里?你们更喜欢哪种形式的现场?

我喜欢把专辑的音乐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在现场演出中,无论不插电还是插电。我并不偏爱哪种,两种不一样的表演方式。

我们知道因为部分乐队成员将要离开中国,所以你们会在这周末的告别演出之后解散。但是有些乐迷可能会认为你或许能找到其他人来代替回国的成员,从而继续这个乐队。所以为什么一定要解散呢?

我们不想说成是解散,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段历程的结束。我们几个都将在未来几个月离开上海。至于会不会回来?可能吧。我们会不会在中国或者美国重组?谁知道呢。但是我们肯定Rainbow Danger Club将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这是既心碎又美丽的事实!

在所有你们曾经参与过的演出和音乐节中,你们能分享下最令人难忘的片段吗?

黑兔音乐节非常难忘,武汉VOX也很棒。我们乐队每次排练实际上就是5个朋友聚在一起的借口,喝喝啤酒,弹弹乐器,然后逃避下上海的污染问题。还有这次6月1日在育音堂的演出简直太完美了!

我参加了你们几周前在育音堂的专辑首发派对。演出很棒,但是我却有点伤感。不只是因为这是你们的最后一个专场,我还注意到在这个人满为患的演出中,只有大概20来个中国观众。你们觉得这4年多努力之后,对获得的回报有没有些许失望?在你们看来,有哪些原因使得上海的老外乐队无法获得更多中国乐迷和打开本地的音乐市场?

这当中有许多原因,有些是我们的错,有些不是。语言显然是一个障碍。我可能是乐队里中文最好的一个,但是我的口语仍然不流利,所以准备这些给针对中国受众的推广工作,往往花了双倍时间却只有一半效果。还有些人说我们应该在末班地铁之前演出,或在大学附近演出,或是现场给观众更多的赠品,这些其实我们都试过了,但是在我的两支乐队RDC和Death to Giants中效果都不是很明显。看起来似乎付出和回报从来不成正比。事实上我们都是老外,这就是个限制。从我的经验上看,中国乐迷觉得老外乐队多少和他们文化不怎么相关。在中国的乐队,只要里面有1个中国乐手就会得到关注。我完全理解也不埋怨中国乐迷,只是说出来一个我感受到的事实。我对许多音乐节主办方把我们看做新奇的团体而不是正常的乐队表示失望(顺便一说,大多数中国音乐节在组织和预订方面是一塌糊涂的,需要改变!)。但是令我很兴奋的是,我遇到过许多中国的音乐人都表示他们这几年一直在关注RDC!每当听到这些我都会很高兴,而且我对中国独立音乐的未来充满信心。

乐队每个成员在未来在音乐上还会有什么计划吗?

我还是会参与Death to Giants和Death to Ponies的演出,另外还以Renminbeats的名义进行音乐制作。

最后,有什么要对你们的乐迷们说的吗?

只是想说非常非常感谢你们,还有就是记得下载所有我们的专辑,然后告诉你们的朋友们也去下载!

采访  /  fanmu   翻译 / kiki  照片  / Timeout

关于作者: fanmu 个人网站
听歌,淘碟,看书,观演,逛展,追剧,每一件事,都只是为了让人生多一些有趣,多一些可能性。

11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